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阶段性研究成果发布,肿瘤检测判读实现可量化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阶段性研究成果发布,肿瘤检测判读实现可量化
来源:蔚恩健康时间:2023/12/26 15:26:25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针对潘多姆检测在临床研究中的肺癌、乳腺癌项目已经成功结题,研究成果近日在医学期刊《细胞肿瘤学》发表。该项研究是潘多姆检测技术在中国的一次重要验证,旨在评估该技术在肺癌和乳腺癌检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研究项目历经两年时间,对156例肺癌受试者和153例对照组进行肺部CT检查以及不同种类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比较肺癌患者与肺结节患者、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Apo10、TKTL1、AP-T及其他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用来区分Apo10、TKTL1、AP-T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区分肺癌和对照组中的诊断价值。


image.png

(表1:肺癌受试者与对照组的基线特征的比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r.Coy研究员与其导师Zur Hausen教授(2008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在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中,首次在X染色体中发现TKTL1、DNaseX/Apo10基因表达与全身肿瘤组织病变呈正相关。这一发现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为人类预防癌症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image.png


  随后,德国ZYAGNUM AG根据TKTL1及Apo10与肿瘤病变的关系创新发明了EDIM检测实验体系,这是一项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它解决了早期肿瘤样本难以富集的世界性难题,并开发了PanTum Detect产品,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方法。历经21年超万人临床研究及20余万例临床应用,其突破性能在全身32个部位的癌症中得到充分验证。再次验证了潘多姆检测(PanTum Detect)在肿瘤检测领域的突破性地位。


  潘多姆检测利用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主动检测和吞噬作用,以及巨噬细胞内的肿瘤物质不会随着巨噬细胞通过血流从肿瘤中返回而被稀释等特性,实现对全身范围内的早期实体肿瘤检测。


  研究人员发现,潘多姆检测数值APT在鉴别早期肺癌受试者与肺良性结节受试者或者真正健康对照者方面,与现有的生物标志物和模型(如SCC、NSE、CyFra21-1和CEA)相比,潘多姆检测数值APT在鉴别肺癌病例与肺结节受试者和健康者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可靠性,并且不受人群变异的影响。因此,潘多姆检测可作为低剂量CT(LDCT)的辅助手段用于肺结节的监测。


image.png

(图1:Apo10、TKTL1、APT等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肺癌受试者和对照组中的性能表现)


  潘多姆检测无副作用、费用较低以及依从性强,能够在肿瘤恶变早期告警,为接受PET-CT检查提供必要性科学依据。PET-CT不仅能够明显显示形态学上的肿瘤特征,而且能够对原位癌、早期肿瘤葡萄糖摄取情况进行显示,但费用较高且具有明确的副作用,不适用于健康人群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将潘多姆检测与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可提高肿瘤筛查比率,降低中晚期癌症发病率。


  进一步研究发现,潘多姆检测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多元化场景。艾沐必康董事长张春光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潘多姆检测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如果潘多姆检测技术应用到保险产品或者健康管理产品中,将提高人民的全身肿瘤预防监控水平。这是我们对全身肿瘤预防监控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我们对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的坚定承诺。”


  该研究指出,潘多姆检测能够准确区分恶性和良性肺结节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筛查方案中具有降低成本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潜力,为早期、非侵入性的癌症诊断开启了新的时代。